我们说,有爱就有光

“保护儿童安全﹒携手共同成长”——2020暑期儿童关爱服务活动侧记

2020/08/13

“哥哥姐姐你们好,非常感谢你们的关心和帮助,今后我和弟弟一定会有所改变,把卫生弄好,尽我们所能把学习成绩提升上去。我们知道,只有学习才能改变我们的命运。哥哥姐姐,以及其他帮助过我们的人,谢谢你们在我们困难的时候传递给我们力量,我们会把这份力量传递给更多的人。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会懂礼貌、尊敬长辈、学会独立,更加地爱自己、爱别人。”

这段文字出自一对姐弟《致哥哥姐姐的一封信》,干干净净的横格纸,方方正正的字迹,没有一处涂改。他们是千千万万留守儿童中的两个,这些质朴的话语道出了广大留守儿童的心声,如同投入一粒石子,必将激起层层的涟漪;打开门窗,必定将有阳光照射进来。

致哥哥姐姐的一封信.jpg

黄开荣、黄开富姐弟俩写给志愿者的《致哥哥姐姐的一封信》

7月16日,“保护儿童安全﹒携手共同成长”——2020暑期儿童关爱服务活动通过央视网、腾讯网云启动,全国“百县千村”按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同步联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志愿关爱服务。

活动由全国妇联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中国关工委11部门共同主办,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央视网、腾讯协办,通过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链接各方资源,针对关爱儿童特别是农村留守和困境儿童,开展疫情防控背景下就近就邻形式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

为落实活动总体部署,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联合北京圆网慈善基金会,线上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全国1289所高校14623名大学生线上报名,最终选出2000名优秀大学生。通过物流方式为每名大学生配送一个爱心行囊,内含30余件爱心礼物,包括足球、篮球、羽毛球具、跳绳、口风琴、画笔、绘本图书、应急救护包、免洗消毒洗手液等文体及生活用品,由大学生志愿者带给受助的孩子们。活动将惠及6000名留守及困境儿童。

无言的承诺

家住安徽省定远县炉桥镇李巷村的黄开荣是《致哥哥姐姐的一封信》的作者,父亲早逝,母亲患有精神疾病,大小便失禁,生活难以自理,只有姐弟二人和母亲共同生活。由于家庭原因,15岁的开荣和13岁的弟弟开富都就读青洛初级中学一年级。“迟到”的教育虽然提供了学习机会,但他们在生活起居、性格塑造、人际交往以及学习成绩上都远远落后于同龄人。

家住安徽省定远县友爱村的刘大勇,现就读于安徽省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同时也是定远县大学生志愿服务队成员,曾参与走进公交公司、走进社区、防控疫情、八一慰问等志愿服务活动。

在网络平台报名后,刘大勇和他的同学们成功入选,成为“保护儿童安全﹒携手共同成长”活动志愿者,领取了爱心行囊和礼物,在当地村支部的支持与协助下开展关爱儿童志愿服务活动,黄开荣、黄开富姐弟就是他们的关爱对象。

刘大勇3.jpg

刘大勇4.jpg

刘大勇和同学们帮助黄开荣家清理杂草、垃圾

刘大勇9.jpg

志愿者帮助黄开荣姐弟整理床铺

为确保活动质量,志愿者们将开荣、开富接到县城,带他们参观、了解定远古城,开拓视野,增强自信。还来到黄开荣姐弟俩的家中谈心、交流,帮助他们对房屋进行了电路维修、墙面粉刷、清除门前杂草、开展卫生清理等工作。在劳动过程中,志愿者们耐心地向姐弟俩讲解生活常识,传授学习经验,劝导姐弟二人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认真学习,真正做到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经过大家的热情努力,姐弟俩的生活环境和精神面貌得到极大改善。

与刘大勇相仿,朱国东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就读武汉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18级的朱国东,家住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县新集镇杨坪村。了解到“保护儿童安全﹒携手共同成长”活动的内容后,他感觉应该把这件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更大。

于是立即行动,先是联系自己认识的大学同学,又在学校的暑期实践群里招募。经过几天的努力,召集了5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再把这些志愿者与村子里的小学生一一对接,并且教会小学生和家长使用网络在线上课。由三位当地大学同学协助,一起线下走访小学生的家,在一天之内基本完成了所有孩子的对接。

朱国东2对接表(打码).jpg

志愿者和留守儿童对接表(部分)

在朱国东提供的名为《支援农村小学教育实践队》的文稿中,小标题“意义”下面有这样的陈述:农村有一定比例学生在初高中辍学,个中原因不是孩子们的错,他们受限于环境。大学生带着对世界和社会更深刻的认知,理应帮助这些孩子,不仅在课业上有所提升,更重要的是在思想和认知层面对孩子们的人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小标题“志愿者老师须知”下面,则鼓励志愿者们在暑期活动结束后自愿持续进行线上教学,或者与对接的小学生成为长期笔友,真心帮助孩子。

朱国东1教小学生使用腾讯会议软件上课.jpg

朱国东教孩子们使用腾讯会议软件上课

朱国东9_副本.jpg

朱国东15_副本.jpg

朱国东12_副本.jpg

朱国东17_副本.jpg

朱国东和自己对接的孩子们互动

每位志愿老师自对接孩子起,每周两次,每次至少一小时线上授课,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孩子的需求增加教学时长或频次,没有上限。每节课结束前留一张带有时间的截屏,每次课后按模板完成上课记录,同时将本次课程的总结,包括课堂计划、课堂效果、自我感受、问题改进等,发到老师微信群。

朱国东5.jpg

朱国东8.jpg

朱国东团队志愿者的活动建议和教学反馈

“这是我第一次组织公益实践活动,一方面在过程中发现了很多自身的不足和问题,另一方面也感受到了做公益要保持怎样的心态”,朱国东感慨道,公益确实会对人产生很大的影响。遇到困难时会想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又得不到现实的好处,但这种想法很快会被扑灭,想到家访过程中孩子们期盼的眼神,家长们感激的话语,想到会带给孩子们更新的观念、更大的激励,去追逐更远的理想,于是又会重新燃起斗志,坚定地做下去。

光透进来的地方

由于物流原因,朱国东的爱心行囊到得晚了些,当他兴冲冲带着满满一书包礼物走在探访孩子的路上,动人的故事便渐次展开,而又有多少如他一样的大学生志愿者正走在家乡的路上……

中央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付班路,来自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桑坝乡道藏村——一个森林深处的藏族村寨。村里的孩子还在像她小时候一样沿着公路走路去上学,有时候会比赛看谁第一个到家,这是莫大的荣誉,一周一次。“我知道,当有人用心地和你谈论一些东西,当你听到一个从未遇见过的世界,你的人生会发生一些好的改变。我期待也准备着和他们谈谈我看到的这个世界,一个令人心生向往的世界”。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技术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2018级学生郝本治,家住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大沙河镇杨集村。“当我背上爱心行囊走进留守儿童的家,不禁勾起了我儿时的回忆。父母外出打工,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也成为了这些孩子的童年”,他感慨道,“带着李权小朋友跳绳,看着郝浚如和李婵小朋友画画,和他们一起打羽毛球……在和孩子们一起游戏的过程中给他们带来了欢乐,自己内心也有所得,这个假期我们共同成长。”

郝本治1.jpg

封面.jpg

郝本治陪孩子们打羽毛球、画画

就读绥化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刘胜,家住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石家田乡牛角坝村。他的探访对象是读小学二年级的女孩刘永兰,妈妈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讯,爸爸常年在外务工,年过七旬的爷爷手臂有伤,做不了重活,奶奶患有心脏病。当他带上爱心礼物去孩子家时,刚走到门口孩子就向他奔来。简陋的房间令人心酸,问起小永兰的理想,“当医生。”“为什么?”“给奶奶治病……”“那时我的咽喉辣痛,但是没有哭,因为我是要带去欢乐的,不能掉眼泪!”李胜说。

潘洋润奕4郑诗睿认字.jpg

潘洋润奕把爱心礼物送给郑诗睿

潘洋润奕6郑诗睿做农活.jpg

郑诗睿帮奶奶做家务

就读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物理学 2018级的潘洋润奕,牵手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土主镇红斗村的郑诗睿。8岁的诗睿读小学二年级,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父母离异,父亲长期在外务工,诗睿和患慢性病的奶奶一起生活。然而她的性格开朗活泼,积极向上,由初见面时的好奇、腼腆到后来的顽皮淘气、滔滔不绝,诗睿不停地问着外面的世界,令潘洋润奕深受感染。“诗睿的家乡离市中区不到20公里,虽然精准扶贫到户,但山路弯弯、医疗条件较差、只有镇上才有学校、网络也不太通畅,这,也许就是距离吧。”她说道,“希望自己能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国家的富强添砖加瓦。”

还有很多真挚动人的故事正在发生……

黄璐颖6.jpg

和章阿姨一同前往小孩子家.jpg

刘大勇.jpg

刘大勇8.jpg

刘大勇6.jpg

志愿者们走在探访孩子的路上

朱国东召集的一名志愿者在活动感受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短短的几次课堂教学十分有限,我更希望能带给他们一些学习习惯、思考方法,乃至信心信念,让他们在以后的日子里也能坚定前行。

在结束探访后,朱国东说道:“或许某个孩子会在未来想起这个暑假,有位哥哥送来了礼物,有大学生老师一对一地深切交流。这一切不会没有意义,这一切足以使每个投入其中的人感到欣慰。一定要去做,去改变,去投入!”

经过一个月的摸排与走访,截至8月5日,刘大勇和他的同学们已走进22个行政村和社区,结伴帮扶超过100名留守困境儿童,建立各类帮扶群,并且积极与当地政府对接。

“……让我们用真情的陪伴,给孩子们留下一段温馨的时光。让我们用细心的呵护,为孩子们筑起一道安全的港湾……”,倡议书中的誓言言犹在耳。

刘大勇5.jpg

刘大勇和他的同学们在“保护儿童安全﹒携手共同成长”活动前宣誓

正如活动口号“爱,无处不在。”一位志愿者表示,活动通过爱心直投,非常接地气,对于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无比温暖。他引用了一句歌词——“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透进来的地方”,希望孩子们坚信,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分享到: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