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家园”公益项目十周年工作报告

2018/05/12

“安康家园”是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成立37年来,捐建规模最大、社会各界关注度最高、社会公信力最强的公益慈善项目之一。项目自2008年5月诞生以来,已走过10年的爱心历程。10年来,“安康家园”沐浴党和政府及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茁壮成长,硕果累累。从四面八方回到“安康家园”的同学们以及在读的孩子们身上所展现出的“自强不息、勤奋努力、阳光自信、感恩社会”的精神风貌就是最好的见证。

一、项目基本情况

“安康家园”是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为紧急救助灾难中的孩子们,在全国妇联、四川省委省政府、山东省委省政府的重视指导及四川省双流县委县政府、山东省日照市委市政府的全力参与支持下,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和日照钢铁集团共同发起设立。项目发展历经北京、日照“安康家园”和双流“安康家园”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北京、日照临时“安康家园”,时间为2008年5月19日至2009年6月18日,时间跨度一年零一个月,是“安康家园”工作最艰难、任务最繁重的时期。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迅速成立的“安康家园”公益项目,确定了接收转移安置重灾区孤儿的具体事项。但由于“安康家园”的建设需要一个周期,我们面临着灾区孤儿向何处转移、如何转移等重大难题。在紧急协商后,日照钢铁集团将刚刚竣工、计划向集团员工分配的5栋共264套职工用房作了紧急改造,动员整合多方力量,分22批次转移安置了四川德阳、绵阳、广元、阿坝、都江堰等重灾区的孤儿、单亲家庭和特困家庭的学生586名。同时,在北京树人瑞贝学校临时安置126名孤儿。日照钢铁集团聘请天津师范大学优秀教师承担“安康家园”的专业化管理工作;严格挑选、培训128名有幼师教育、医护工作经历的安康妈妈,精心照顾孩子们的饮食起居,并在日照当地联系教学质量最好的日照实验学校,为孩子们学习生活创造良好条件。期间,与天津师大、华东师大、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等国内多家大学和医院取得联系,建立“绿色通道”,定期对孩子们进行心理检查和治疗,保障孩子们顺利渡过灾后心理危机期。孩子们于2009年6月18日返乡。短暂的一年生活,山东日照已成为孩子们心目中的第二故乡。

第二阶段为双流“安康家园”,时间为2009年8月26日至现今,时间跨度近9年,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灾区孤困儿童集中安置基地。为给孩子们在家乡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日照钢铁集团累计通过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捐赠1.26亿元,用于捐建“安康家园”、“新棠湖小学”,扩建九江中学以及保障孩子们的学习生活费用。安置的灾区儿童中,没有一个来自双流,但项目之所以选择双流,不仅仅是因为双流拥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基础和优质的教育资源,更重要的是双流县委县政府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大局意识、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及充满爱心、开放和谐的政府服务精神。双流县人民政府无偿提供建设用地和教学设备设施,并承担双流“安康家园”学生的教育管理重任。

10年来,双流“安康家园”在双流县委区委、县政府区政府的重视领导下,在县区民政局的直接管理下,以“孤有所养、养有所育、育有所成、成有所用”为办园宗旨,以“上台阶、创特色、树品牌”为工作思路,以“人为本、园是家、爱无疆”为工作理念,以“学会生存、助人自助”为育人目标,以“继续营造优美生活环境,彰显家园文化建设特色”为载体,强化对灾区孤困儿童各方面管理和教育工作,实现了灾区孤困儿童在双流健康快乐成长的目标。截至目前, 282名学生考上大学、 342名学生职高毕业并就业或参军,还有48名学生因年龄尚小需继续在“安康家园”生活和学习。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日照钢铁集团将持续资助孩子们完成最高学业,将爱心承诺进行到底。

10年来,“安康家园”管理团队的务实创新、立德树人,“安康妈妈”群体的出色表现,赢得了社会良好赞誉,先后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集体”、“中国儿童慈善奖——突出贡献奖”、“中国儿童慈善30年感动人物”等称号。

二、项目特点

回顾“安康家园”项目,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行动迅速、紧急有序。汶川地震后,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在参与前期紧急救援的基础上,考虑到当时灾区余震不断、堰塞湖威胁等极不利于孩子们生活的境况,决定立即开展学生转移工作。这一决定,与已深入灾区一线开展抢险救灾工作的日照钢铁集团不谋而合。双方紧急成立“灾区学生转移工作组”,在四川省妇联及灾区妇联的大力协调支持下,开始深入极重灾区开展转移安置工作。与此同时,针对当时灾区孩子们的身心特点,把改造建立“日照安康家园”与组建“安康家园”管理团队同步展开,在一周时间内紧急完成临时家园改造任务,在十天内组织成立了一支有着丰富教育管理经验及幼师、医护等专业人员组成的“安康妈妈”管理队伍。在一个月时间内,工作组克服重重困难,最大限度、最大范围地将能够转移的困境儿童全部安全转移。“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的救灾理念在项目中得到充分体现。

二是救助覆盖地域广、支持成长程度深。广度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救助地域广,在当时环境极为恶劣的情况下,救助地域包括了四川德阳、绵阳、广元、阿坝、都江堰等10个州(市)、31个县(区)、182个乡(镇),涵盖汉族、羌族、藏族、回族、土家族、黎族6个不同民族。二是临时安置地域广。为给孩子们创造更好的临时过渡学习生活环境,考虑到当时异地安置的条件,将救助儿童分为北京、日照两个临时安置点,所有费用均由日照钢铁集团捐赠资助。

“安康家园”不同于其他救灾项目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深度参与到应急救助和灾后重建过程中。项目立足于辅助党和政府安置抚养灾区孤困儿童、以最大力度支持灾后重建的政治站位,从紧急转移到异地过渡安置,从投资巨额为孩子们在家乡建造“安康家园”到持续资助孩子们完成最高学业,期间所体现出的风险性、复杂性、协同性和可持续性,在公益组织援建的项目中都是独一无二。

三是救助服务专业化。“安康家园”项目的专业化重点体现在物质重建和精神重建两手抓、两促进。在物质建设方面,均在有关心理、教育专家的指导下,按照有利于灾区儿童身心成长特点,精心打造成配套设施先进齐全、园区环境亲情温暖的家庭式家园。精神重建方面,把儿童灾后心理康复作为关键问题来解决,与天津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西医科大学、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等国内多家院校和医院合作,定期对孩子们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和心理评估工作。“安康家园”的管理人员及“安康妈妈”上岗前,均参加了心理疏导知识培训,并定期接受相关知识继续教育培训。这些多渠道、多举措、多层面的专业化救助工作,为保证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关心理评估数据显示,“安康家园”中,孩子们的同期恢复情况跟全国乃至世界其它灾区的灾后儿童相比,表现是最好的。

四是项目管理透明规范。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作为项目的监督管理单位,严格遵守《慈善法》、《基金会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建立项目台帐,坚持专款专用,坚持项目预决算与过程监管同步进行,坚持定期进行信息公开,保证项目公开透明运行。为切实保证项目的社会公益性和公信力,双流县区人民政府专门从县区民政局、县区教育系统抽调有着丰富管理、教育经验的民政干部以及骨干教师组成管理队伍,成立“安康家园管理办公室”,由县区民政局专项管理,保证了“安康家园”各项工作有力有序、规范透明,并卓有成效。

五是项目具有坚实的政治和思想保障。10年来,“安康家园”牵动着各级党委政府的心弦。从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到全国妇联、民政部、四川省委省政府、山东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同志,以及四川成都市委市政府、双流县委区委、县政府区政府、山东日照市委市政府有关负责同志等,都亲历亲为,亲自到现场指导“安康家园”建设,多次专程到家园看望慰问孩子们及辛勤工作的老师,各级领导带来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传递着信心和力量。“安康家园”项目直接牵动党政领导的层级之多、人数之多、支持力度之大,在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的公益项目体系中均位居前列,从政治、思想和组织层面为项目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充分体现出全国妇联及各级党委政府对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三、项目社会效应

“安康家园”的设立和成功运作,凝聚了有关各方的心血和力量,完全取得了项目预期目标。

一是成功探索实践了政府支持、民间出资、公益组织监管的灾后孤儿紧急援助模式。在双流“安康家园”的运行过程中,双流县委区委、县区政府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主导、组织协调的优势,日照钢铁集团充分发挥企业的资源优势,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充分发挥公益慈善平台优势,三方集中优势力量,协同推进地震孤困儿童异地安置工作,保障项目运行有组织保障、有资金支持、有社会监管,从而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堪称中国震后孤儿异地安置的典范。

二是彰显了“儿童优先”的原则。从震后满目疮痍中将儿童作为第一救助对象,到日照钢铁集团将本应分配给职工居住的新竣工宿舍楼优先让给孩子们临时过渡安置;从铁道部专门安排专列护送孩子们从日照安全返乡,到双流县委县政府把县城内黄金地段优先用于为孩子们建造“安康家园”;从“安康家园”充满亲情化、现代化、多元化的配套设施,到持续10年来家园对孩子们所采取的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全力保障的培养教育模式,等等,都生动地体现出保护儿童、尊重儿童、实现儿童利益最大化的“儿童优先”原则。

三是倡扬了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安康家园”的建立,不仅为汶川地震孤困儿童建造了快乐成长的温暖家园,也成为社会各界爱心的集结地。10年来,日照“安康家园”、 双流“安康家园”共接待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学校、志愿服务团队、海内外爱心人士等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的爱心慰问达7700人次,他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以“安康家园”为实践平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守望相助、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在全社会营造了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

四是生动展现了我国优秀民营企业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大爱义举。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文明进步的提升,民营企业在公益慈善事业中表现突出,成为慈善捐赠的主力。日照钢铁集团倾情倾力捐助“安康家园”的大爱善举就是杰出代表。汶川地震后,从第一时间在全体员工中发起“千人献血、万人捐款”活动,到集团高层领导亲自带队与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组成工作组深入灾区开展学生转移工作,从在最短的时间内协调各方改造完成孩子们临时过渡安置的“日照安康家园”,到在面对金融危机严重影响的困难形势下,毅然决定捐资建设双流“安康家园”;从专门派出工作组入驻双流,亲自指挥建设“安康家园”到300多天内完成38500平米的“安康家园”建设项目;从持续捐资保障孩子们完成最高学业的战略资助规划,到十年来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从不图名图利、低调做事的善举,都生动地体现出“一不怕麻烦、二不怕困难、三不怕担责任”的日钢精神和“上善若水”的大爱品格,也生动地展现出我国优秀民营企业致富思源、义利兼顾、积极投身慈善事业的社会责任和自觉担当!

四、项目启示

回顾“安康家园”10年来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我们有以下思考:

一是健全完善政府与社会力量协同救灾联动机制是有效应对灾害治理的重要途径。灾害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政府的主导下,整合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应对。慈善组织作为重要的社会力量之一,在灾害治理中有着独特的优势,一方面是可以广泛开展社会动员、搭建爱心捐赠的平台;另一方面可以直接嵌入灾区民众生活空间之中,对需求的回应更加敏捷、直接和深入。在灾害治理的过程中,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协同分工,优势互补,就能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从而有效应对灾害治理。

二是教育公众特别是儿童少年树立安全观、掌握基本的应急避险知识和技能,是减少损失和伤害的前提。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国家总体安全观”。国民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是总体安全观的一部分。我国是自然灾害、意外伤害比较频发的国家。加大安全观的宣传力度,普及灾害应对知识和基本救助技能,增强防灾抗灾风险防范意识,提升公众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技能,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和伤害。这也是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的重要举措。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于汶川地震后启动实施的“儿童安全工程”项目,通过安全教育、宣传倡导以及情景+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在帮助儿童少年从小树立安全观、掌握应急救助技能中初步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我们在今天即将启动实施的“儿童防灾减灾公益项目”,将在总结“安康家园”“儿童安全体验”项目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推进儿童防灾减灾的举措和方法,为持续推进儿童少年的安全成长,作出不懈努力。

三是专业理性的救助服务是保证灾后重建工作质量的重要基础。突发灾害对灾区群众带来的需求紧急而又多元。既需要物质、硬件方面的建设,也要突出心理、精神层面的重建。既要有全面翔实的灾情调研,也需要科学施策,尽可能避免救助项目的同质、雷同。这需要借助专业化的力量实施科学救助,最大限度的契合灾区的特殊需求。“安康家园”项目的成功实践,就在于瞄准震后孤儿面临的生存威胁,果敢开展异地转移安置,在专业化力量的支援下以及专业化管理团队的辛勤努力下,物质家园的重建与心灵家园的重建同步展开,让孩子们感到温暖、看到希望,从而让他们实现平稳安全健康成长。 

四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广泛凝聚抗灾救灾力量的重要精神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目睹包括安康家园在内的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我们共同的体会是,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和支撑,不可能取得令世界惊叹的灾后重建伟大成就。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行动,需要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的支持和参与,要通过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凝聚思想共识、统一价值取向,积蓄起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灾救灾精神力量。

 “安康家园”是中国人民面对巨灾,凝聚力量无私奉献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生动展现。“安康家园”的发展历程留下了可歌可泣的难忘回忆、积淀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也必将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儿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分享到: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