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蕾计划”十五年

2004/12/13

    “春蕾计划”从开始实施到现在,已经过去整整十五年了。
    十五年时光的脚步,我们是满怀着感激之情看着她从无数充满了爱心的人们那滚烫的心房走过的,因此,这十五年里的分分秒秒,都浸满了挚爱。今天,当我们回首这十五年如歌岁月的时候,每一个人仍被深深震撼和激动着。“春蕾计划”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公益品牌、爱心的丰碑、时代精神的见证。
    现在,我代表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向与会的领导和关心“春蕾计划”的各界朋友们,汇报“春蕾计划”十五年实施的情况。

    “春蕾计划”的发起

    1989年,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中一个抽样调查显示:全国当年仍有480万7—14岁学龄儿童不能入学,其中女童竟占了这个数字的83%。这是一个多么沉重的数字!在我国许多贫困地区还流行着“狗不耕田、女不读书”、“男娃上学、女娃喂猪”、“女童上学,如同蚂蚱上树唱山歌”,自古以来女童们从小就被束缚在小小的木楼里织布绣花直到为人妻、为人母。那么这里的失学女童又有几个能重返校园呢?这不能不让人忧虑!
    1989年,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经全体理事一致通过,设立了共和国历史上第一个旨在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女童重返校园的专项基金——“女童升学助学金”。1992年,正式定名为“春蕾计划”。春蕾计划的总目标就是:让所有失、辍学女童重返校园,最大程度为女童谋福祉!从此,那些被贫困和愚昧双重困扰的女童们,开始看到了彻底改变命运的希望。

    “春蕾计划”15年成绩斐然
    15年来,“春蕾计划”已筹集资金累计6亿多元,覆盖全国30个省区市的312个地市级单位,2316个区县级单位,占全国地市级总数332个的93.9%,区县级单位总数2861个的81%;捐建“春蕾学校”300余所,共救助失学女童近150万人次。
    “春蕾”花开满神州。已经有一批又一批的“春蕾”走上了工作岗位。有的当上了公务员,有的当上了人民教师,有的当了村干部,有的成了个体户,有的当上了光荣的武警、女兵。还有一大批“春蕾”在高校孜孜不倦,用知识武装自己,为实现建设家乡、回报社会的理想而奋斗。2003年,北京171中学30名春蕾生,在京接受6年中学教育,已经全部考上高等院校。2004年,第一届春蕾女童班学生,谭凤娱同学被天津大学免试录取为研究生;今年,韦献林同学从上海同济大学毕业。第三届“全国十佳春蕾女童”罗磊同学今年考上了中国政法大学。
    实用技术培训喜结硕果。1996年,陈慕华会长提议并率先捐款1000元,设立“春蕾计划实用技术培训专项基金”,该基金累计筹资800余万元,培训女童达41.6万人次。各地因地制宜,通过课堂与田园相连,培训与市场相结合,不断总结和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方法,逐步形成了具有本地特点的教育模式。“春蕾计划实用技术培训”适应了中国农村发展的要求,呈现出一人带一家,一家带一村,影响一大片的特点,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女性人才资源开发,已经培养了一大批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
    十五年来百万春蕾茁壮成长,她们都深情地说:“是‘春蕾计划’给了我们多彩的人生。”
    由于在教育扶贫工作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春蕾计划”被我国政府写入《中国儿童发展状况报告》和《2000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春蕾计划”已被我国政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发展的措施之一,列入2001—201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国教育事业“十五”计划》以及2003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之中。
    2001年,中国福利会授予陈慕华会长“樟树奖”;2001年9月,教育部授予程淑琴秘书长“全国‘两基’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1995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授予全国妇联本年度莫里斯佩特奖。获奖的原因之一,就是全国各级妇联组织实施了“春蕾计划”。1997年,在中国贫困地区女童发展战略研讨会上联合国儿基会高级官员阿兰•布罗迪在闭幕会上评价:“春蕾计划,让我们看出中国已采取非常充实地措施出色的解决女童问题。”

    实施“春蕾计划”的经验和体会

    1、合理定位,发挥社团辅助功能
    一项成功的事业在于合理的定位。“春蕾计划”的成功实施:一是,“春蕾计划”是辅助政府发展教育事业的一项工程,得到了各级党政支持;二是,女童教育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事情;三是,失学女童的需求,女童失学直接影响妇女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影响社会整体利益;四是,符合本会为儿童少年教育福利事业服务的宗旨;五是,能够树立品牌,也就是受社会关

分享到:

新闻动态